大作文手机版
立即注册
大作文
您的位置:大作文首页 > 单元作文 >对或错的抉择——李鸿章与《马关条约》有感

对或错的抉择——李鸿章与《马关条约》有感

来源:大作文原创 文章作者:匿名 2024-03-29 22:38:19

  吾敬李鸿章之才,吾惜李鸿章之识,吾悲李鸿章之遇。

  ——梁启超

  大清,这的的确确是个不同寻常的王朝。后期的大清,充斥着黑暗、腐败、昏庸与懦弱:这虽然仅仅是一面,但足以颠覆大局。一切都迫使清朝一点点沦落、覆灭。

  他生逢大清国最黑暗、最动荡的年代。也许,是风尘仆仆的清王朝逼他染上了污垢一身,逼就了他的坎坷一生。

  李鸿章(1823—1901),淮军创始人和统帅,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,主张练兵以制器为先。中国近代早期四个军工企业中,李鸿章独占三个。晚清重臣,日本首相视其为“大清国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”。

  李鸿章,北洋水师领袖,甲午海战中手下北洋军全军覆没,先后签订了三十余个不平等条约,有“卖国贼”之称。

  《马关条约》,真正地让李鸿章名声扫地。

  甲午战争时,一向懦弱的清政府无心恋战,一心求和。后派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。这也是签订《马关条约》的帷幕。李鸿章奉命,想让双方停战。无耻的日本不放过每一次剥削的机会,贪婪地提出四项不平等的苛刻条件,迫使李鸿章撤回了停战条件。议后,李鸿章遇刺受伤,日本为了避免一系列不必要的事情发生,主动宣告停战。此后,日本提出了丧尽天良的条款,也就是历史上反响巨大的《马关条约》。

  这时的李鸿章又能怎样?他只不过是奉令来完成任务的。他只能再尽自己最后的卑微的力量——乞求降低条件。日方本就无理,仍然理直气壮地声称不能再降低,更不许再讨论。终于,在日方的威逼下,懦弱的清政府只得接受。

  1895年4月17日,李鸿章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《马关条约》。

  这是奇耻!

  史料评价:“《马关条约》是继《南京条约》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,其历史影响是深远的。”它讽刺着清政府的愚昧、懦弱和日本的蛮横、无理。《马关条约》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大转折,对这古老的帝国来说,犹如晴天霹雳。正因如此,李鸿章背上了“卖国贼”“千古罪人”的评价:也正因为如此,李鸿章成了国人唾骂的对象。

  至于卖国条约,我的看法是:如果他不签,一样会有人签的。这已经成为定局,是任何人也无法挽回的。李鸿章总是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刻出场,担当的无非只是挡箭牌的角色。因为他想在有生之年看见摇摇欲坠的清政府闪出一丝希望的曙光,而这一切的代价便是注定要替清政府背上所有烂声。如果清政府振作起来,那么后面的事也不会在有了。人们在咒骂他的同时,应该考虑当时的社会、当时的政府,考虑李鸿章实在是迫不得已的。至少在《马关条约》一事中,我认为他是冤屈的。

  只是,该怎样评价这位100年前不同寻常的大清重臣,中国人一向的定论与百年来世界舆论截然不同。所以对于李鸿章的好与坏,我不会给予任何偏见的评价。

  一个划去的写错的字,不会影响一章篇幅的完美:对于《马关条约》的签订,无非也只是李鸿章一生中一个黯淡的灰点,并不会遮掩住他闪烁出的全部光芒。不管他是对是错,但无疑是对历史的进程起着推进作用的。

  然而,这也就够了。

  河南宏力学校初一:张博雅

对或错的抉择——李鸿章与《马关条约》有感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