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作文手机版
立即注册
大作文
您的位置:大作文首页 > 写作指导 >巧用教材挖掘典故 格言新说

巧用教材挖掘典故 格言新说

来源:大作文原创 文章作者:匿名 2024-03-28 22:32:16

  阅读获得知识,知识改变命运;写作提炼思想,思想升华品味。教材是一座富矿,是鲜活的例子,是可供二度创作的不竭源泉。对课文进行提炼,既是对教材的深度挖掘,也是较好的素材积累方法,可解决写作时“无米下锅”的难题。往年高考,许多考生以教材为“源头活水”,或移花接木,或故事新编,或套用形式,写出了《〈孔雀东南飞〉新传》、《阿Q新传》、《朱贵开店》等满分作文。由此,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:挖掘教材富矿,也可让我们扬帆远航!

  挖掘典故,格言新说

  古人写作,善用典故,典故包孕浓厚的文化气息,值得挖掘和再次使用。格言包含历史的厚重,也折射思想的灵光。随着时代的前进,有些格言的寓意也发生了变化,换个角度看格言,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,唤醒我们懒惰的思维,烛照我们前行的道路。

  挖掘典故,格言新说,这种方法,不着眼全篇课文,只选取课本中的某一句格言或典故进行逆向思考,颠覆传统观点,打开创新这扇窗口,在传统中开凿新的思路,续写新的篇章。这种方法,不能颠倒黑白,是非不分,哗众取宠,要用发展和辩证的观点看问题,观点要有利有据,以理服人,以情感人,以美娱人。

  一屋不扫,可以扫天下

  谁是巨无霸?谁是万能者?

  特别的日子特别的故事,注定要流芳百世。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,独居之室龌龊不堪,他父亲的好友薛勤见状批评道:“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?”陈蕃却回答说:“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,安事一屋?”薛勤当即反问:“一屋不扫,何以扫天下?”

  这一老一少的对话,没有高下之分,但有境界之别。前者志向远大,后者关注细节。思路决定出路,深邃大气;细节决定成败,精辟可行。陈蕃了不起,薛勤则睿智。薛勤的反驳,是对传统的坚守;陈蕃的表白,是对规则的革新。量变到质变,任何大事都从小事做起,小事不愿做,不屑做,不去做,大事就只能成为空想,这也被人们奉为真理。但,社会需要改革,规则需要打破,时代呼唤创新!

  薛勤年长,洞察世事,历练丰富,强调“稳”。陈蕃年幼,一如朝阳,充满活力,勇于“闯”。所谓“闯”即是打破一定的陈规,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闯出一条柳暗花明的新天地。电视剧《闯关东》牵动亿万观众的不正是朱开山放眼关外,敢于打破陈规的精神吗?邓小平审时度势,在南海画了一个圈,不是将过去的小渔村变成了今天的大都市吗?

  现在,社会分工精细化,我们用不着事必躬亲,也不可能事必躬亲。扫一屋扫天下都需要,但没有必要“拉郎配”,强行将两者结合起来,强求先扫一屋再扫天下。能扫一屋的扫好一屋,可扫天下的尽力去扫。如果造原子弹的去卖茶叶蛋,那是时代的悲哀。具体扫什么,首先得全面了解自己,了解社会,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定位,不论身处何处,尽职就好。

  事必躬亲,并非全是好事。智绝诸葛亮不放心百官,事无巨细,疲劳过度,54岁即早逝。壮志未酬身先死,留下百代叹息!

  不扫一屋,并非否定起源之地,并非抛弃基础步骤和初始环节,而是以此为依托,推行拿来主义,善于借鉴学习,争取洋为中用,古为今用。因为时不我待,机会不容错过!我们必须有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的紧迫感。

  机会来临,当不顾小节。如不放眼世界,就会落后百年。当今世界,科技瞬息万变,眨眼功夫,卫星上天,产品换代。要是比尔??盖茨等大学毕业后才创业,世界将失去一抹亮丽的传奇!要是马云不瞅准机会成立阿里巴巴,中国就缺少个人创业的神话!要是牛根生不在夹缝中发现商机,又如何谱写乳业发展的辉煌?

  扫与不扫,关键要善于取舍,分个轻重缓急。不管扫一屋还是扫天下,都要持续的行动,不能光说不干,行动远比口号重要。一代名士陈蕃即是典范。他勤于学习,官至太傅;他为民请命,力扫时弊,不避强权,犯颜强谏,赏才荐才,留下“徐孺下陈蕃之榻”的美名。

  古往今来,凡成就大事者,必有所为有所不为。

  ——王勃《滕王阁序》之提炼

  思路点拨:换个角度,逆向思考,颠覆传统观点。

  实用范围:可用于写作“细节决定成败”“志向与成就”“基础与发展”“传统与革新”“自信与未来”“局部与整体”等话题。

  课文提炼,既要结合教材,又要跳出教材;既是以教材为基础的二度创作,又是一种思维训练和素材积累之良法。

巧用教材挖掘典故 格言新说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