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埔军校简介更新时间:2024-04-20

黄埔军校简介


   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,它是孙中山先生在前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下,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支持与帮助下,为建立革命军队,以挽救当时处于危亡之中的中国而创办的。军校于1924年6月16日开学,建校之后,校名几经变更,先为陆军军官学校,后改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等校外。因创办时校址位于广州郊区的黄埔长洲岛,故简称黄埔军校。

    军校创建后,以贯彻孙中山“创造革命军,来挽救中国的危亡”为宗旨,以蒋介石“亲爱精诚”为校训,其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,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,完成国民革命。

    军校由校总理、校长、党代表组成校本部最高领导,直隶国民党中央委员会。下设办公厅和政治、教授、教练、管理、军需、军医六部以及总教官室、军校教导团等。政治部掌管政治教育、党务和宣传,教授和教练部(1925年1月两部合并为教育部,1926年改为训练部)分管军事学科和术科的教授与训练。1926年3月国民革命军各军开办的军事学校与军校合并,校名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,归属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,校本部添设副校长一职,并增设入伍生部、编辑处、兵器研究处等组织,各类机构增至数十个。学生分为学生队、学员队、入伍生、军士教导队等。1928年5月改为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,1929年9月又更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,直到1930年9月7日,奉蒋介石令军校停办,设于广州的黄埔军校于是结束。

    军校创办后,国共两党均派出重要干部到校任职、讲学。孙中山亲任校总理,蒋介石任校长,廖仲恺任党代表,李济深任副校长。教育长初为胡廉,后为邓演达、方鼎英等。政治部主任先后为戴季陶、周恩来、熊雄等,副主任为张崧年、鲁易等,政治部秘书聂荣臻。教练部主任李济深,副主任邓演达。教授部主任王柏龄、副主任叶剑英。战术总教官何应钦,入伍生总队长邓演达、张治中,校本部秘书陈立夫。政治教官以共产党员为主,有恽代英、萧楚女、高语罕、张秋人、于树德等。军事教官有刘峙、顾祝同、陈诚、钱大钧、季方等。同时前苏联政府派来富有军事和政治经验的鲍罗廷、加伦、巴浦洛夫、切列潘诺夫等专家指导军校建设。

    军校党代表,即国民党党代表,负责监察校内行政,指导党务进行,主持政治训练等事宜。1925年9月军校特别区党部改为国民党特别党部,直隶国民党中央党部,严重、熊雄等共产党员曾当选为特别党部的监察委员和执行委员。同时军校还有共产党的秘密组织??中共广东区委黄埔特别支部,“特支”在推动军校贯彻孙中山的联俄、联共、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中起了重要作用。

    为发展革命力量,实现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,完成国民革命,军校于1924年10月、12月相继成立了教导一团、二团,亦称校军,是直属军校的一支新型革命武装,其建制仿前苏联红军。自连以上设党代表,军校的教官和学生担任教导团的各级指挥官、党代表和军事骨干。1925年4月13日,根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令,军校教导团改称“党军”,建制照旧。教导团成立后在平定商团叛乱、东征中战绩卓著,成为革命武装的核心和中坚,是统一、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一支重要力量。在浴血奋战中教导团不断发展壮大,扩充为旅、师,1925年7月,根据广东国民政府决定,以其为主扩大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。

    军校教育吸取前苏联创建红军的经验,改变国内外军校纯以军事技术为主的教练方法,采取以军事与政治并重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,注重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,培养学生爱国、革命的精神,使其自觉地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战士,成为既善于做政治工作,又能指挥作战的革命军官。军校学制原定3年,因革命形势发展急需,学制缩短6个月。政治教育,是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创立起来的,并形成了一套崭新的制度。课程共设26门,在教学中对不同党派、学派的思想理论实行兼容并包。在校党代表训令中明确规定:“社会主义、共产主义,马克思主义等书籍,本校学生皆可阅读。”所以对学生既进行新三民主义教育,又进行共产主义教育。课程主要由共产党员讲授,并由前苏联顾问讲授红军战史、战例,还邀请谭延?、张静江、何香凝、毛泽东、苏兆征、刘少奇、吴玉章、张太雷、鲁迅等到校演讲,并采取政治演讲、政治讨论会、政治调查,成立宣传队、剧社等各种教学形式和活动,锻炼和提高学生从事群众工作的能力。此外,还出版发行校报、校刊、丛书、画报等刊物,在社会上颇有影响。在军事教育方面,按军事学分为学科与术科,在教学中善于借鉴、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,采用前苏联和世界最新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进行讲授、训练,注重军事理论和军事操练相结合,以培养学生成为英勇善战的指挥员。至1927年军校已发展成为体制健全、组织严密、规模庞大的武装革命组织。此时除校本部外,还在长洲岛的平岗、蝴蝶岗以及珠江两岸的鱼珠沙路和广州的陈家祠,北较场等地分驻学生,并在潮州、南宁、长沙、武汉等地增设分校。军校培训的兵种,由最初步兵单科逐步扩增到炮兵、骑兵、工兵、宪兵以及经理、政治、无线电、交通、航空等科,招收的学生分为高级班、入伍生、学生军、军士教育队、军官补习班等类。学生来自全国20多个省,并有归侨及朝鲜、越南、泰国等国学生,文化程度有大学生、中学生、小学生及工农子弟。

    1927年蒋介石、汪精卫发动了“四?一二”、“七?一五”反革命事变,

   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,军校遭到摧残而改变了性质。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,在宁另外筹设中央军事政治学校,11月改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, 1928年3月6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正式开学,从第6期学生开始训练。(因开学时正值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第6期学生即黄埔本校学生在校学习,故南京本校从第6期学生开始训练,称为第6期第1总队,黄埔本校6期称为第6期第2总队。)时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为蒋介石,副校长为李济深,教育长何应钦,军校直隶军事委员会。1929年7月军校将校长制改为委员制,蒋介石、胡汉民、吴敬恒、戴传贤、冯玉祥、阎锡山、何应钦、李宗仁、李 济深为校务委员,张治中任教育长。1930年5月自第8期学生起学制定为3年,第一年为入伍生教育,使之明了军队生活状况,熟诸军士以下之勤务,学期结束考试合格者予以升学分科:第二、三年为学生教育,学习各兵科初级将校必要之学术及指挥能力。并于1930年采取德式教育。1933年6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又恢复校长制,校长之下设校务委员会,蒋介石任校长兼校务委员,吴敬恒、戴传贤、冯玉样、阎锡山、何应钦、唐生智、程潜、李宗仁、白崇禧、邓锡侯、龙云、余汉谋、陈诚、张治中等先后任校务委员。同时学校增设了高等教育班、军官训练班等,并代训空军、海军、军需、军医、兵工测量等兵种入伍生,成立了空军营等,军校规模日益扩大,至1937年在宁续办到第13期。抗日战争爆发,军校分批内迁,11期二总队、12期、13期分别于九江、武昌、铜梁等地毕业,军校最后辗转移地于成都,为适应抗战需要和战时形势,军校增设军官教育队、战术研究班、校尉宫研究班等,并改变过去集中一地的办学体制,先后在江西瑞金、贵州独山、陕西西安、新疆乌鲁木齐增设分校,至此共开办分校12所。1945年秋,军校教育机构调整,撤销总队制,按各总队地址分四个督练区,各设督练官一人承转校部命令及施教事宜。抗战结束后,除新疆9分校外,其他各分校先后归并本校。

    1946年初军校再次易名为陆军军官学校,教学试行各兵科综合教育。1947年蒋介石改任军校名誉校长,由关麟征升任校长,1949年10月关调离由张耀明接任。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至1949年底,在大陆共办了  23期,其毕业学生包括各分校、训练班在内,计有23万余人。

dzw0.com 版权所有

大作文   备案/许可证编号为:闽ICP备2021003084号-10
举报投诉方式:电话: 邮箱: QQ与微信同步:49461802,
接受色情、低俗、侵权、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,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文章处理!